查看原文
其他

回顾小平时代

Javage 无知少年的书房
2024-09-21

文字|无知少年
ID|Javage
图片|源自网络
字数|3千字
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

满目疮痍的场景,只留给他一手烂牌,但他却打得无比精彩。他说他是个俗人,但正是这个俗人的力挽狂澜,成为改变中国的伟人。
         
亚洲影响最大的是中国,对于中国现代历程造成最大影响的是邓小平。
         
斯人已逝,言犹在耳。一晃26年过去了,他的名字在我们心中,依旧没有丝毫褪色。


         

1904年8月22日(光绪三十年),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牌坊村的一个小地主之家。取名邓先圣。于1909年进私塾读书,学名邓希贤。1927年7月,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更名为邓小平(为了安全考虑而改名)。
         
他自幼聪慧,在班级里一向名列前茅,在帝制中国,很多家庭若是有个聪明伶俐的孩子,都愿意含辛茹苦地培养,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考取功名,光宗耀祖。然而,科举制却在他出生的第二年便废除了,新学逐步取代了旧学。
         
1919年,年仅14岁上初中的他,深受新学教师的爱国鼓舞,参与了「五四运动」。同年,他考试通过了新成立的赴法留学为期一年的预备学校。
         


(夫子祠的重庆留法预备学校旧址)
         
在1920年7月中旬,四川广安县赴法考试中,他是84名上榜的四川学生中最年轻的一位。由于他从未接受过专门的外语训练,导致未能通过法语考试,不过,校方坚持认为他能够适应在法国工读。
         
最终他父亲卖掉部分土地以及向亲戚筹款为他支付了三百元旅费(这在当时可是比大费用)。
         
历时39天的海上航行,于1920年10月19日抵达马赛,16岁的他开启了赴法勤工俭学之旅。

(法国留学照片)

赴法学习之旅并不理想。由于一战幸存下来的法国青年重返工作,导致法国就业紧张。很快,在通胀高企的环境下,之前筹集的奖学金已入不敷出,基金会将无法为学生们再提供帮助。部分带头的留法学生因抗议示威而被驱逐出境,其余的只好四处奔波,寻求苦力来维持温饱。
         
法国经济萧条,就业格外困难。中国人即使是到那些较好的大工厂工作,工资也只能是法国工人的一半。并且家中已无力寄钱给他,为了维持生活,去了家薪资微薄的钢铁厂做苦工,一天十小时的工作量,还被法国人羞辱,对于刚出社会的他有些许不适应,这些经历带给他惨烈的印记。
         
1921年9月初,工会宣布不再对学生发放补助。艰难维持温饱的他,根本交不起学费,留法学习将成为泡影。
         
一种新的革命思想强烈地吸引这位青年。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,法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,一些先进的中国留学生先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走上革命的道路。
         
学习机会落了空,他便投身于激进的事业之中。回到工厂后,他加入了由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成立的学习小组,期间阅读了陈独秀的《新青年》,对 communism 有所认识。因个人能力突出,之后进入了旅欧某执委会(根据1924年7月的会议决定,自动成为Member of the Communist Party,当时年仅不到20岁)。书友们将就下,这些词只能用英文表述
         
多年后他曾与法国外长说起:“是你们的资本家教训了我,使我和我们这批人受到教育,走上了communism……总而言之,我从来不曾受过其他思想的影响……我是直接找上了communism。”
         
可以看出,他和其他 member of the party 不同,并非因为在思想上发生了深层的进化,而是由于对资本主义不抱奢望,并对资本主义强加在他身上的伤痕而极度不满,转而加入布尔什维克运动的。
         
1927年2月,回国到冯玉祥的国民联军所属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工作。回国时,正值国内战乱纷纭。
         
1939年7月,邓小平再度回到延安,9月与小他12岁的卓琳(原名:浦琼英)结婚。卓琳父亲是云南火腿富商,她本人是大学生(当年能够受教育的女性是凤毛麟角)。之后他们育有三女(邓林、邓楠、邓榕)二子(邓朴方、邓质方)。
         
从事地下工作时,练就了不留下任何字迹而只把事情记在脑子里的本领。使得他在之后的会议上,无需稿子就能讲话数小时。毛曾称之他为“会走路的百科全书”。
         
建国之后……(不表述
         
因“走 zi 派”,于1969年10月22日,他与妻子、继母被送到江西南昌拖拉机修造厂参加劳动,接受思想再教育。他们获准携带一些个人物品,庆幸的是还可以携带几箱书籍。
         
被放逐的那几年里,他更坚信中国需要更深层变革的必要,以及对中国未来应当何去何从有更清晰的认识。
         
1971年9月,主动请缨,然而他并没有被召回。不过,有种种迹象表明之前写的那封信是有效果的(小儿子邓质方和小女儿邓榕可以进学院读书了)。
         
受到这些积极信号的鼓舞,1972年4月22日他再次递交书信。
         
3个月后,8月3日,再次致信,信中更多强调自我检讨以及最关键的就是「保证永不fan’an」(不做中国版的 Khrushchev),打消了“上面”对他的疑虑。
         
很快,几天后,8月14日被召回京。
         
之后便逐步受到重用,他于1975年5月12日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,这算是 party leader 首次出访西方国家。
         
1974年邓小平会见美国大学代表团时说,“我没有上过大学,但我一向认为,从我出生那天起,就在上着人生这所大学。它没有毕业的一天,直到去见马克思。”
         
1974年-1975年,再次遭遇起起落落的坎坷经历。也因此当他被重启委任后,为他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。直至1977年7月17日召开十届三中全会后,得以确定恢复全部职务。
         

恢复高考         
复职后,首要任务就是解决科研与教育问题。在教育工作会议后他指出,“应当结束推荐制度,直接从高中录取学生,这是一个能够迅速培养人才、见效快的好办法。”
         
时间紧,任务重,他决定,无论如何要在1977年举行高考。对于当时的教育体系及大学背景(烂摊子),这项任务简直是令众人瞠目结舌的难题。不过,好在最后是在当年10月21日实施了。
         

外交         
紧接着就是应对国防和外交工作的两个难题。一是对抗苏联和越南的威胁;二是改革开放为中国现代化打下基础。
         
为了减少苏联的威胁,加强与邻国的关系,阻止苏联的势力扩张。为了实现中国现代化而寻求帮助,最快速的办法就是转向日本与美国。
         
《时代》周刊1978年第一期将邓小平选为“年度人物”,理由是他让一个封闭的国家步入了新的开放之路。
         


         
出访新加坡前,邓小平曾在1920年赴法留学期间经停过。1978年,五十八年过去了,新加坡的进步让他大为惊叹。回来后他更加坚信中国需要进行根本性变革。
         
1979年1月28日,出访美国,成为第一个访美的新中国leader。
         

广东和福建的试验         
不管白猫黑猫,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(其实这是刘伯承常说的,被邓引用过来)。
         
1979年4月,广东省委提出,希望中央能根据广东紧靠港澳,给予特殊政策,在深圳、珠海、汕头建立出口加工区。
         
他说:“可以划出一块地方,就叫做特区。陕甘宁就是特区嘛!中央没有钱,可以给些政策,你们自己去搞,sha出一条xue路来。”
 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
毗邻香港的深圳,与澳门接壤的珠海,广东东北部沿海地区的汕头,福建的厦门这4个特区于1979年8月26日正式成立。
         
经过数年的发展1984年广东的出口额突破1000亿元,相比1978年增长238%。
         
1984年,邓小平南方视察看到了深圳的摩天大楼和现代,以及矗立在深圳市中心看板上的袁庚标语:“时间就是金钱,效率就是生命”,令他十分兴奋。


视察广东和福建的成功后,他说:“建立经济特区是正确的。现在看,开放政策不是收的问题,而是开放得还不够。”
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
1992年,邓小平退出zz舞台,完成了一项过去150年里中国所有leader都没有完成的使命——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民强国的道路。
         
20世纪以来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探索多以失败告终,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却能不断深入,社会发生天翻地覆的进步,实属奇迹。
         
关于改革开放的历程,可以阅览这篇文章:《置身事内》
         
从经济学视角回顾改革开放,可以阅览这篇文章:《中国的经济制度》
         
以上两篇文章均通俗易懂。

书友们文章就此结束啦,我们下期见



END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无知少年的书房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